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新港 > 园区动态

新港园区2025年深化“双千”活动 助力工业稳增长增活力 实施方案

来源:园区“双千”办      时间:2025-02-18 09:30

  为加快新港园区打造黄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成势见效,根据《黄石市2025年深化“双千”活动助力工业稳增长增活力实施方案》和全市2025年深化“双千”活动有关要求,结合园区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稳增长、强创新、促融合、激活力

二、服务对象

以“四上”企业、民营企业和重点在建项目为主,以及其他需要包保服务的企业。

三、开展时间

2025年2月至12月

四、主要任务

(1)筑牢工业发展支撑。
  (2)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3)全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4)加速企业智能化转型
  (5)打造开放经济新格局
  (6)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

五、实施方案

筑牢工业发展支撑

一是全力以赴保运行

深入开展“八看八问八帮”行动,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企业健康、平稳、安全运行。

重点跟踪监测园区10个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点,确保如期投产出力、达产达效。

二是千方百计扩投资

  用好用活“两重”“两新”等政策,谋划和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好项目。
三是积极适应招商引资新变化、新要求
  以五大亿产业项目为龙头,聚焦港口物流、低碳冶金、粮食加工、绿色建材、大宗商品储运加工等主导产业招商方向,着力打造产业集聚、链式增长、辐射带动强等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强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加快推动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深化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提高投资有效性,推动招商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进规,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打造创新研发平台

  聚焦冶金、建材等行业技术难题,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冶金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积极推动行业前沿技术攻关。

二是深化校企协同创新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校科研为支撑、政府服务为纽带”,构建定向培养、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

通过共建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依托“揭榜挂帅”等模式,加速技术转化与应用场景落地。

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结合未来所向、新港所能、企业所盼,分阶段、分梯次培育形成一批未来产业,积蓄发展新动能。

全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一是加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量质齐升。

二是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贯彻落实《黄石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是加大中小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聚力实施创新主体“两倍增两转化”工程,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打造科技型企业成长“矩阵”。

加速企业智能化转型

一是加力推动数字化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精神。

重点推动华新水泥、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企业信息化改造升级工程,不断深化大数据研发应用,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二是加快推动智能化发展,贯彻落实《黄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智能工厂建设。

重点围绕新港棋盘洲港区绿色低碳智能化改造、新兴管业机器人及智能场景集控提升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三是加速推动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提升工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

重点围绕丰源钙业年产100万吨节能环保钙业生产线升级改造,华新水泥窑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升级改造等一批企业节能技改项目,进一步降低企业能耗,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

打造开放经济新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供需对接,双月开展供应链供需对接、银企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二是加快供应链平台体系建设,建强用好黄石棋盘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供应链平台,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稳固和拓展产业链。

  三是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盘洲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等开放平台,进一步融圈入群,全面对接花湖机场,助力花湖自由贸易国际航空港建设,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

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

一是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推进“五办”改革,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深入推行“1050”标准,高效保障项目落地。

加强要素保障,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

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行“共享用工”,深化校企合作、产融对接,扩大高技能人才供给。

进一步提升水电气保障能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是持续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着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规范涉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消防等行政执法检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

六、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

  园区“双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园区“双千”活动统筹协调,定期组织研究“双千”活动有关工作和问题。
  园区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双千”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

强化深入基层

  各包保领导和包保单位要将“项目提速问题面对面”“周末跑工地”与“双千”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深入企业、深入项目,按照“八看八问八帮”的工作要求,主动了解、收集、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

强化工作纪律

  按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政商交往正负清单要求,真心与企业家交朋友,做到企业动态第一时间感知、诉求第一时间掌握、困难第一时间解决。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得给企业增加负担。

强化总结考核

  按照市“双千”办每周通报的要求,各包保单位要及时报送工作信息。
  每月25号前向园区“双千”办报送1次“双千”工作开展情况。
  对“双千”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园区“双千”办将予以通报。
  园区将“双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单位年度工作任务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