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新港 > 园区动态

黄石新港:十年扬帆筑伟业 通江达海万象新

来源:云上黄石      时间:2025-11-11 11:14

大江潮涌荆楚,新港十年蝶变。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作为湖北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点,黄石新港从滩涂荒岸崛起为长江中游枢纽良港,十年间见证工业重镇向海图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港航动能。   

  长江之畔,新港码头一派繁忙,300个集装箱装载的是石粉、磷酸铵、化肥等货物,即将启运。

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 高瑞平:目前这条船正在装货,大概下午,货就可以装好出发,靠泊地是上海外高桥。

2014年,市委市政府将“以港兴城”作为核心战略,与具备世界顶尖港口运营经验的深圳港开启“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征程,超50亿元投资精准落地,为黄石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黄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亚军:黄石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港口拥有常年通达万吨轮的8米以上水深岸线条件,以及腹地大宗货物水运需求和鄂东南区域辐射能力,符合深圳港响应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在长江进行战略布局规划的需要。

  十年攻坚,港口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从一期到三期,黄石新港的建设稳步推进,如今货物吞吐量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稳稳进入长江中游最大现代化单体港行列,为区域物资集散筑牢根基。

黄石新港港口三期项目负责人赵振兴:黄石新港目前已经建成投产一二三期,共23个泊位,年吞吐能力可以达到6000万吨。三期工程四个通用泊位在24年2月份建成投产,四个散货泊位计划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规模之外,智慧与绿色成为新港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江中上游首个散货无人、无尘、智能、绿色码头,新港以技术革新破解效率与环保难题,全流程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从卸货至堆场堆存的远程指令操控,让港口运营既高效又低碳。

  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经理杨宇:我们黄石新港现在有一台全球首台套的柱式链斗式卸船机,这台设备每小时的作业量是1800吨。为了配合我们这个设备的高效运行,我们做了整个全流程的自动化,相比以前我们的作业效率会提升50%,我们的人工减少了50%。

智慧技术跑出的“加速度”,最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成本洼地”。依托港口优势,弘盛铜业通过皮带廊直接进场运输,每年仅铜金矿运输费用就节省近3000万元,成为“以交通带物流、以物流促产业”的生动注脚,

弘盛铜业副总经理李立:我们原来的老冶炼厂在新下陆,距离这边40公里,每年一吨铜精矿运输成本比这边要多接近100块,我们每年物流量接近300万吨通过皮带廊直接进场。

港畅则百业兴,路通则经济活。十年间,黄石以新港为核心,建成“两纵五横”集疏运网络,结合黄石棋盘州综合保税区打通与花湖国际机场的直连直通,实现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高效衔接。作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港开创的“三峡翻坝第二通道”模式,承担了全市80%的进出口外贸货物吞吐,成为中西部连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梁传敏:我们将进一步吸引“黄货回黄、黄货黄运”,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出海口,更好发挥政策撬动作用,持续探索海铁联运新模式,为黄石港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十年间,港产城融合纵深推进。临港产业园内,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蓬勃发展,航运服务、物流仓储等服务业同步崛起,累计吸引产业总投资超千亿元,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新港已从单一物流枢纽,升级为城市转型的“核心增长极”。

新港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石正刚:新港港口开港以来 我们始终紧紧围绕港口大进大出的通道平台优势 ,做足临港产业发展和对外开发两项重点工作。临港产业发展方面,园区工业势头发展强劲,实现从无到有,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连突破1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大关,预计今年将突破500亿元。

  从滩涂苇荡到枢纽良港,从物流节点到经济引擎,黄石新港的十年蝶变,是国家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是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这座智慧绿色的现代化港口,必将续写更多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