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奔腾,刻下黄石的坐标。作为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和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黄石在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沿江港口集群联动到产业带协同升级,从两岸城镇链式发展到生态屏障共建共享,黄石正将"点"的突破转化为"带"的活力,以更高标准绘就美丽黄石新画卷。
长江之畔,黄石新港港口三期工程新增的万吨级泊位如巨臂伸展,与既有15个泊位共同构筑6000万吨年吞吐能力的物流要塞。这不仅是港口的扩容,更是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升级。
港口三期智慧大楼400平方米的中控室内,智慧大屏上跳动的正是将起重机械、运输车辆与船舶调度编织成一体网络,无人化技术渗透全作业链,让黄石新港蜕变为长江智慧港口的鲜活样本。
盐田港港航发展(湖北)有限公司业主代表 程佳鹏:
我们在室内通过这个操作杆控制,可以直接调动相关设备,包括码头前沿的设备起重,运输,车辆调配等等,直接在中控室可以一条龙实现。
智慧化系统的不断完善,让港口的神经中枢在数字化中焕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市港口吞吐量达5855万吨,同比增长27.4%。今年,黄石华盛船舶项目抢抓发展机遇,接到重庆企业订单,将制造20条载重9600吨的LNG运输船,订单总额达4.6亿元。
长江经济带的"联动效应"不止于物流,当"一单制"服务贯通铁轨与江海,黄石至长三角的货流如血脉般畅通。7月11日,黄石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专列通道正式开通,我市构建的11条贯穿东西、纵横南北的航线网络正在长江经济带上焊接起产业协同的纽带。
沿江产业因港而兴,更因"带"而活。一条封闭皮带廊如蛟龙般延伸,连接起距离新港码头4公里的“百亿元”项目——弘盛铜业。每年200万吨铜精矿的迁徙,在长江经济带资源优化的版图上,刻画出新的经济尺度。
弘盛铜业副总经理 李立:我们原来的老冶炼厂在新下陆距离这边40公里,每年一吨铜金矿运输成本比这边要多接近100块,我们每年物流量接近300万吨,通过皮带廊直接进场,每年这一个铜金矿运输费用可以降低接近3000万元。
当企业仓储成本在综保区服务中消融,长江经济带的"港产城"融合范式已然成型——港口不止吞吐货物,更吞吐机遇,保税区的开放基因让城市在开放浪潮中筑起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