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新港 > 园区动态

新港园区激活“红色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7-30 15:00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群众往来自在,智慧物流园塔吊林立运转不息,多式联运码头集装箱吞吐如织……

夏日炎炎,这片热土上,一场以党建为引擎的发展变革,正深刻重塑着园区的肌理——当红色阵地如春笋般拔节生长,当服务机制如齿轮般精密咬合,当产业平台如磁石般聚能赋能,新港园区用实践诠释着“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做实党建引领 锻造“硬核”队伍

“年纪大了,出门难,村干部现在成了我们的‘代办员’。”在金海管理区塔时村,腿脚不便的老人柯凤足不出户,就通过代办员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

“碰到必须本人到场的事,我们会提前电话提醒备齐材料,确保村民‘跑一次’能办好。”该村村委会主任郑颖介绍,依托三级代办网络,管理区推动政务服务下沉,“遛个弯儿就把事办了”已成为村干部服务群众的常态。

“遛弯办事”的背后,是新港园区对党员干部的立体赋能。特别是基层党建领域,研究制定园区基层党建全域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选优配强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领导班子,开展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项行动,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运行、发挥作用,推动园区党建工作体系全面迭代升级。

近3年来,新港园区实施了10个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规范建设了3个镇区党校和16个“红石榴”驿站。这些综合性阵地深度融合党建学习、社区活动、便民服务、健康生活等功能,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多元需求,更成为了解民情、凝聚民心的重要平台。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要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工作做进群众的心里。”新港园区党群工作部(组织部)副部长费世勃介绍,园区先后制定出台21个规范性文件,对党员教育管理、村干部队伍建设等进行全面规范,锻造出一支“既能聚人心也能带头干”的硬核队伍,奋战在服务群众和开发建设一线。

创新治理机制 激发共治活力

夜幕降临,海口湖管理区三洲村村民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没有固定场所,可能在党群中心,老树下,甚至在老党员家里,都是我们的‘星空夜话’场地。”村民邓建华说,“同坐一条凳,共谋村里事”的氛围很好。

“夜话”汇民智,机制促长效,新港园区将此类活动系统化,搭建起“湾组夜话会”“党群联动议”等平台,推行“五评”工作法,让“大家事大家议”真正转化为建设和美乡村、幸福家园的强大合力。

同时,以推进“村改居”改革为契机,园区搭建起乡镇—村(社区)—小区(网格)—楼栋—中心户“双线五级”组织架构,建立健全以宣传教育、暖心服务、文明实践为核心的“八进小区”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党建引领、信息共享、议事协商、评议监督、激励保障五项小区治理机制,推动还建小区治理提质增效。

目前,园区纵向建立党组织147个,横向组建小区业委会、共建委员会19个,完善群团组织138个、群众自治组织192个,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通过基层治理体系的日益健全,常态化开展阵地联享、发展联动、治理联谋等活动,新港园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办公会、协调会、推进会开到村(居)一线、问题一线,及时妥善解决了自来水入户、征地拆迁等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搭建赋能平台 聚力发展新格局

党建赋能的价值,不仅在于服务群众,更在于驱动全域发展。今年5月,新港园区2025年第11次项目提速问题“面对面”活动在华特沥青仓储项目现场开展,园区主要领导带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企业党建专员参与,沿着项目配套管廊线路实地勘察,全面细致地了解管廊建设情况,聚焦难点、疏通堵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一直以来,新港园区始终将“党建+”模式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将抓党建作为助推园区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选派党建专员深度嵌入企业运营,凝聚团队、激发创新,在项目策划融入党建引领理念,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发挥党员攻坚作用;构建“党建展示、政治引领、政企对接、业务交流”功能性平台,精准聚焦产业链条,促进链上企业降本增效、协同发展,用“党建链”串实“产业链”、“服务链”和“发展链”,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同时,为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新港园区进一步延伸党建赋能触角,创新实行“警企党建联建”。通过建立“一警一企”点对点服务机制,实现对园区40余家规上企业的联建共治全覆盖,着力加大涉企违法打击力度、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强化普法宣传效果,共同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港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3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工业投资增长14.6%,主要指标稳中有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签约投资总额超106亿元,招商引资工作量质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