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新港 > 园区动态

【干部素质提升年】《对标先进找差距,比学赶超争一流》专栏(四)对标先进再发力 争先进位攀新高

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5-09-01 16:40

对标先进再发力 争先进位攀新高

韦源口镇党委书记 

张远波

  先后前往黄冈小池、浙江舟山等先进地区学习,既见识了先进地区“跳起来摘桃子”的奋进姿态,也感受到了“时不我待”的发展节奏,更收获了破解难题的思路方法,内心深受触动、倍感振奋。面对当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形势,面对当前“既要又要还要,一难两难多难”的复杂工作局面,源口镇将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对标先进、躬身自省,比学赶超、真抓实干,以中部百强争先进位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建功支点。
  一、对标先进,深刻汲取发展智慧与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池、舟山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所在,更让我们找到了可学可用的“金钥匙”。一是要对标学习开放融合、系统谋划的发展理念。小池镇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局限,以“跨江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九江都市圈,从“隔江相望”到“相拥发展”的理念转变,打破了行政壁垒制约;舟山则以“港产城融合”的系统思维,让港口不局限于货运、产业不孤立于生产,而是联动城市配套,形成“港口带产业、产业兴城市”的良性循环。两地这种跳出地域谋发展、打破常规求突破的思维观念,正是我们亟须补足的“精神钙质”。二是要对标学习借势赋能、差异突围的发展策略。一方面善用“傍势”借梯登高,小池镇以“傍船入海”的主动姿态,打破与九江的地域界限,通过配套港口物流、承接加工产业,实现互补共进,这启示我们要做实“三傍”文章:“傍”黄石市区承接商贸辐射、“傍”花湖机场培育临空经济、“傍”武汉阳逻港发展临港物流,以“借船出海”降低发展成本。另一方面深耕“差异”打造优势,小池避开同质化竞争,立足资源发展小龙虾交易市场、绿色蔬菜基地等特色农业;舟山创新“地瓜经济”模式,以“总部扎根本地、藤蔓延伸外地”整合资源,推动经济“多点开花”。这提醒我们必须立足自身禀赋找定位,既打破“守摊子”的路径依赖,也要避免“跟风跑”的同质化陷阱。三是要对标学习攻坚克难、不等不靠的干部作风。小池培育小龙虾市场时不等市场成熟、不靠上级拨款,干部带队跑遍多省找销路、联农户,3年做成5亿元规模市场。浙江干部以“四千精神”破局,跑遍千山万水拓市场,说尽千言万语解融资难,想尽千方百计攻技术关,凭自力更生闯出路子。可见干部作风是发展的“动力源”,既要较真碰硬、攻坚破局,更要摒弃“等靠要”心态,主动找资源、想办法、抓落实,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凝聚发展合力。

二、反躬自省,清醒认识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对标先进,要清醒认识到制约我镇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表现为“三个不”。一是观念不新。各村虽在征地拆迁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村级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上明显薄弱。除了金盆村能结合自身资源探索特色产业路径,其余12个村大多跳不出传统思维。有的村满足于“有产业就行”,守着几分薄田搞种植、靠着几间厂房收租金,稍微有点收益就“小富即满”,不想不敢尝试新路子;有的村存在“等靠要”心态,总想着“上面给政策、外面送项目”,自己不动脑筋找资源、想办法,甚至面对送上门的合作机会也因“怕担责”而错失。二是能力不强。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特别是在还建楼小区治理中,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能力不强,我们更多注重“面子”整洁,而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共同管理的“里子”工程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有所欠缺,多停留在节日慰问等传统层面,未能策划开展有效凝聚人心、提升认同感、引导居民互助共治的常态化活动。三是作风不实。我镇部分干部存在明显的“机关化”倾向和安逸思想,艰苦奋斗、啃硬骨头的劲头不足,突出表现为习惯在办公室处理公文、召开会议部署工作,较少主动深入矛盾集中的村居排查化解问题,即使深入一线也常流于走过场,面对征地补偿、信访维稳等工作时存在畏难情绪和推诿现象,缺乏硬碰硬的勇气。

三、实干担当,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知不足而奋进,源口镇要对标先进经验、对照自身短板,迅速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是要在抓经济促发展上再下功夫。锚定“中部百强争先进位”发展目标,加大征地拆迁攻坚力度,做细工农矛盾协调工作,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千方百计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质量,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市场主体之“活”。借鉴“地瓜经济”思路,探索“村企联建”和“飞地合作”模式,与园区企业合作盘活闲置资源、发展配套产业,与经济强村、龙头产业共建产业基地,实现资源互补、收益共享。二是要在强治理惠民生上再下功夫。全面推进“幸福小区”建设,充分发挥“街区综合党委”力量,用好“干部楼栋长”队伍,加快破解安置小区自治难题。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加快推进幸福食堂、镇区公厕等暖心工程,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统筹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要在保稳定创平安上再下功夫。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尺巷工作法”,建强网格(湾组)基层治理“最小单元”,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聚焦易燃易爆、高温作业、防溺水等重点领域,严防自然灾害与安全事故叠加共振,筑牢平安稳定防线。四是要在提能力转作风上下功夫。大力弘扬“四千”“四事”精神,持续加强全镇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能力素质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对产业发展、“幸福小区”、招商引资等重难点任务公开认领,以实绩论英雄。持续推行“一线工作法”,坚决整治“机关化”“推诿扯皮”等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着力锻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能干事”的干部队伍,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发展大提升。